返回

从手搓火箭开始的星际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7章 两个病灶根结 & 更多对垚的梦境研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展,就是扔一个水滴什么的过来,也能把人类搞到全灭!

    通过对梦境中?体生命展现出来的文明程度,以及科技实力,大家一致判定……

    其实?体生命的文明等级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体生命最牛逼的两个地方其实就是源自它们自身种族的先天技能优势,也就是天赋优势。

    一个是漫长的寿命周期。

    另一个是它们自身对能源转换的利用。

    这两点都是它们的优势。

    可换到其它方面,它们的优势并不明显,或者说,它们的天赋优势也变成了限制它们的某种劣势。

    在人类自己划分的文明等级中,0级宇宙文明,也就是蓝星文明,是我们人类目前所处的等级。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科技进步,但在宇宙尺度来看,我们仍然是刚刚诞生的文明,处于婴儿阶段。

    要达到1级宇宙文明,整个文明每秒钟需要产生1016瓦的能量。目前蓝星的能源消耗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但人类的能源使用量正在稳定增长。按照目前的速度来算,人类可能在200年左右达到1级宇宙文明。当然,发展速度也可能会更快。

    1级宇宙文明,也称为行星文明,主要使用核聚变能源。目前人类对核聚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果能实现有效的核聚变,人类的能源问题将得到极大解决,这将使我们能够飞向太阳系的各个角落,也会推动人类科技的发展。

    2级宇宙文明,也称为恒星文明,利用整个星系的恒星能源,例如太阳。为了维持科技的发展,2级文明可能会利用戴森球或戴森环来收集恒星能量。

    3级宇宙文明,也称为星系文明,依然使用恒星能源,但相较于2级文明,它们可能会掌握反重力技术和应用虫洞的能力。这样的技术使得它们能够超越银河系的局限,实现更远距离的探索和移动。

    第四级文明被称为宇宙文明,尽管它被称为宇宙文明,但它并不能利用整个宇宙的能量。

    与三级文明不同,三级文明可以利用恒星的能量,并构建类似于戴森球的结构。而四级文明主要利用超新星爆炸产生的能量。当一颗巨大的恒星死亡时,它会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相当于恒星一辈子产生的能量总和。因此,四级宇宙文明通过收集这些爆炸释放的能量,能够比戴森球更高效地获取能量。相比于几百亿年收集能量的戴森球,四级文明只需要一瞬间。因此,四级宇宙文明利用虫洞技术在各个星系之间穿梭,寻找超新星并采集能量。就像充电一样,他们可以迅速获取能量,无需漫长等待。

    科学家预测,人类可能在1000年后达到四级宇宙文明,并实现意识与肉体的分离。

    至于更高等级文明那已经有些玄幻甚至魔幻的景象了,暂且不讨论。

    如果将这几级文明拿来套在?体生命上你就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问题。

    你要说它们文明等级不高?

    那它们可是直接能达到三级、四级文明那样可以轻松搜集宇宙间的能量,并轻松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甚至是完成类似虫洞这样的星际跨越式飞行。

    但如果你要说它们文明等级很高?

    但它们又尴尬的连自己造一个辅助自己快速生长的工具人都那么的费劲困难,更不用说,它们现在连完整的教育体系都似乎没有形成,所有的?体生命从幼年时期到成熟时期,都特么的恨不得只能自己慢慢摸索式的成长出来的。

    因此别看?体生命它们拥有漫长的生命,可它们的生长速度实在太慢了,换算成人类的生命生长周期速度的话,人类一天生长的速度比它们千百年还快!

    同时它们的科技水平也受制于它们自身的先天优势,它们甚至连如何建造一个能活动的机器人都缺乏想象能力困难重重,科技学者们在整个梦境中,除了几个要塞级的巨型生命体上看到有慢吞吞工作的“工程机械”这些设备外,绝大部分的?体生命,都只是将自己变成一艘艘的战舰飞船,向对手发起攻击!

    就连电浆炮和核聚变反应,以及它们牛逼的各种射线、引力飞行技术,甚至星际飞行的线源跨越能力,也不是它们所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而是源自它们天生拥有的天赋本能而已。

    用一位社会人文学者用最好最通俗的解释就是:

    ?体生命就特么的是一个拥有着顶级修仙气炼圣体的脑残兼四肢残缺的婴儿!

    它完全可以一诞生下来,就拥有着比所有人都牛逼的修仙本体,它别说吃红薯干都能打通任督二脉突破元婴期,就是随便在地上捻搓土放嘴里,张开口喝点空气,都特么的能轻松化境成为超凡圣仙!

    (注:吃红薯干升级的梗,估计早年某点的读者都很清楚,就是源自当年一本作品,猪脚吃根红薯干都爆出修炼跨级的修炼效果了)

    有这样令人羡慕的天赋本能换成是人类的话早都能进入到七八九级文明进程了,但它偏偏就不!

    愣是用着让人类迷惑的手段和方式,用脑残的方式让每个个体在各个

第197章 两个病灶根结 & 更多对垚的梦境研究(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